Skip to the content.
:page_with_curl: 目錄

徐昌治:《破邪集》

《破邪集》又名《聖朝破邪集》或《皇明聖朝破邪集》,崇禎十二年(1639)初刻於浙江。該書十萬餘言,是明末反天主教的主要著作。日本安政乙卯年(1855),源齊昭翻刻《破邪集》,使該書得以廣泛流傳。本書根據日本安政乙卯本為底本編輯而成。

《破邪集》最早是徐昌治編輯整理的。徐昌治(1582-1672),字覲周,浙江海鹽人。少為諸生,後為密雲圓悟的弟子和費隱通容的弟子,著有《四書旨》、《周易旨》、《通鑒爛》等書。曾兩舉鄉飲賓。

《破邪集》共分八卷,彙集了群臣、諸儒、眾僧破邪衛道的著作。其中,一、二卷主要是萬曆四十四年(1616),沈榷等人發起的南京教案有關記錄,包括各種疏文、回咨、會審記錄、告示等。也有崇禎七年(1634)福建反教事件中的一些告示。這些文章主要職責天主教傳教士犯禁入境、暗設邪教、以大西與大明相抗、其教法不尊重中國風俗、其曆法變亂中國綱維統紀、利誘誑惑百姓、勸人不忠不孝,有蠻夷猾夏之虞、伏戎隱寇之患。福建反教時,判明天主教為左道邪教,告示百姓嚴加防察,如有容隱,一體連坐。

《破邪集》三至八卷是儒生、釋子反教衛道、崇正辟邪的文章彙編。其中,三至六卷主要是儒家借反教文章的彙編,包括了朝廷官員和民間汝生的反教言論。

《破邪集》卷三、卷四收集的反教文章中比較重要的文章是黃貞的《尊儒亟鏡》和許大受的《聖朝佐辟》。黃貞,字天香,是一介書生,信佛,福建漳州人。艾儒略入漳州傳教,「貞一見即知其邪」,於是起而與之辯論,除了《尊儒亟鏡》外,又著《請顏先生辟天主教書》、《破邪集自序》、《十二深慨序》、《不忍不言》等文,由閩赴浙,鳩合同志,呼號朝野之士、儒生、佛子,合擊邪教,使「必絕其根株」,引發了閩、浙民間反對天主教文字浪潮。《尊儒亟鏡》批評天主教通過媚儒、竊儒而害儒,從事天之學、生死理欲、受用苦樂、尊貴迷悟、天道太極等方面分析了儒教與天主教的區別,指出狡夷之害無窮,不可坐視不言。許大受,浙江德清人,出身於官宦之家,從文中很明顯地可以看出其受過傳統的經典教育,並自己承認曾研究過佛教和道教。《聖朝佐辟》則從儒家學說的立場上批判天主教誑世、誣天、裂性、貶儒、反倫、廢祀、竊佛訶佛、偽善、行私歷、攘瑞應、謀不軌,為千古未聞之大逆。並為執政者提出了辟邪要略,具體而全面。其他文章除了批判天主教破壞治統道統、欺天誣聖,抗法破禁外,也指責夷人以邪術惑人、姦淫婦女、襲國略地,把天主教與中國民間宗教混為一談,純屬以訛傳訛。

《破邪集》五、六卷收集的反教作品中,篇幅都不大,多是站在儒家傳統的立場上,或批評天主教的天主創世說、人性論、倫理學等學說,或批評天主降生、天主救贖、天主受難的教義,或批評天主教廢中國祭祀之禮、淆亂孝道,或批評天主教政教分離、一夫一婦、只尊崇天主、不祀他神、不祭祀祖先的做法是對中國治統、道統、宗教的破壞。

《破邪集》七、八卷是佛教界反教文章的彙編,其中較為重要的是釋祩宏的《天說》、釋通容的《原道辟邪說》、釋如純的《天學初辟》,圍繞天佛論辯中爭論比較集中的問題,如天主論、空無論、輪迴說、靈魂說、佛教東傳歷史等,從不同的方面進行了反教護法。釋圓悟的《辯天說》和張廣湉的《證妄說》和《證妄後說》則介紹了天佛論辯的經過,以及天主教辯論中譸張為幻的地方。

總之,反教的官員們從維護國家治統和道統的立場上,主張嚴防蠻夷猾夏;反教的儒生深刻地揭露了天主教教義與中國正統思想、三綱五常的矛盾衝突,以及天主教神學與儒家天道觀、人性論等不相容的地方;反教的佛教徒則在理論方面揭示了天佛二教在世界本原方面的對立,和天主教的誡命與佛教的戒律之間的分歧。從中可以看出天主教東傳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政治、學術、文化、宗教、科技、思維方式等全方位的衝擊。或許,由於教條與偏見使得雙方的辯論難免意氣用事、自說自話而使得辯論鮮有定論。但是,畢竟東西方文化近代以來第一次的全方位的交鋒、原汁原味的對話,最直接地揭示出各個的特色和最根本的分歧,使其對當時的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。重新研究這段歷史,對我們今天的文化交流與宗教對話仍是大有裨益。

:arrow_double_down: DOC書籍下載